在歐美市場上,性價比最高的發(fā)行商恐怕非育碧莫屬了。育碧的總市值在 58 億美元左右,擁有《刺客信條》《湯姆·克蘭西》《雷曼》等高價值 IP,市場影響力非常大。然而育碧高管此前表示過,想收購育碧的人最好“準備 100 億美元”,育碧的創(chuàng)始人家族 Guillemot 也打算和私募基金合作抵抗收購,看來索尼是不可能收購育碧了。
另一個性價比不錯的選擇是 Devolver Digital。他們的市值僅有 7.2 億英鎊(約合 8.8 億美元),即使索尼以 100% 的溢價進行收購,拿下這家擁有《影子武士》《英雄薩姆》《火線邁阿密》《武士:零》等精品 2A 與獨立游戲的發(fā)行商也只需要不到 20 億美元。不過 Devolver Digital 的市值短期內(nèi)不會快速增長,其發(fā)行業(yè)務(wù)也與 PlayStation 策略沖突,所以索尼應(yīng)該不會收購這樣“實在”的公司,而是會選一個更大牌、更有財富聚集效應(yīng)的目標。
如果把視角挪到日本國內(nèi),我們的備選項其實也不多。
除開小島工作室,另一家和索尼往來頻繁的精品工作室 FromSoftware 似乎是不錯的選擇,畢竟《艾爾登法環(huán)》《黑暗之魂》這樣的作品實在太有吸引力。然而 FS 社的母公司是日本文化產(chǎn)業(yè)巨頭角川集團,他們?nèi)ツ陝偤退髂徇_成戰(zhàn)略合作,將 FS 社的新股內(nèi)定給了索尼……于情于理,索尼都應(yīng)該不會去挖角川的墻角。
有的讀者認為科樂美也很物美價廉:公司現(xiàn)狀不佳,旗下 IP《寂靜嶺》《合金裝備》《惡魔城》各個都是行中翹楚,或許是個優(yōu)秀的收購對象……實際并非如此??v使已經(jīng)成了“過街老鼠”,科樂美仍然能靠金融手段將市值維持在 1.2 萬億日元(約合 89 億美元)。對索尼而言,這筆買賣或許能成,但實在是不劃算。
市值在 70 億美元左右的卡普空具有優(yōu)秀的開發(fā)能力和市場影響力,并且卡普空也一直是索尼次世代主機的最佳合作對象之一。不過卡普空并不是一家股東說了算的企業(yè),創(chuàng)始人辻本家族才是真正的決策者。所以除非索尼能說服社長辻本春弘放棄獨立運營的策略,不然就不可能將卡普空收入囊中。
>>>說了那么多,索尼到底要收購誰?
最近有一則不起眼的新聞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上文提到的瑞典財團 Embracer Group 收購了 Square Enix 在西方的全部業(yè)務(wù),也就是水晶動力和 Eidos 這兩家工作室。
這樁交易乍一看非常奇怪:SE 的總市值高達 31.4 億美元,賣掉海外業(yè)務(wù)只能進賬 3 億美元,并不會給公司帶來很明顯的財務(wù)收益。雖說這兩家工作室近年來口碑不佳,但也不乏《漫威銀河護衛(wèi)隊》這樣優(yōu)秀的作品,至于就這樣連著《古墓麗影》《殺出重圍》兩個重磅 IP 一起“賤賣”掉嗎?
然而我們不能忘記,SE 是一家非常資本化的上市公司,哄股東開心才是他們的第一要務(wù)。這邊是本土工作室《最終幻想14:曉月的終焉》通殺市場,數(shù)錢數(shù)到手軟,那邊是歐美工作室全線虧損,回本遙遙無期……此消彼長之下,賣掉水晶動力和 Eidos 也是合乎情理。
那么,還有什么事能讓股東更開心?
沒錯,來自索尼的收購。股票收購?fù)遣荒馨词袃r成交的,畢竟股東們都希望自己手里的股票能賣個好價錢,所以收購方必須支付更多的金額來哄股東開心,也就是所謂的“溢價”。如果索尼要收購 SE,勢必要給 SE 的股東支付一筆額外的溢價……對于并不了解游戲行業(yè)的 SE 股東們而言,賺錢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自由美利堅...
到自助洗車店,品百態(tài)人生。
GHS還是第一生產(chǎ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