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號名“KATANA”
次世代主機的開發(fā)計劃在開始時被命名為“DURAL”,盡管在開發(fā)初期,世嘉公司內部比較傾向于北美團隊使用美國圖像芯片,代號為“Black belt”的硬件架構,但最終還是選擇了日本團隊名為“GUPPY”的硬件方案。隨后,為了讓公司內部團結一心推進開發(fā),又起用了全新的代號,名為“KATANA”。
“KATANA”的CPU與土星相同,都是日立生產的芯片。在圖形技術方面,DC采用了在多邊形表面貼圖,并將背面多邊形省略的方法,讓DC能夠以較少的內存和耗電量,發(fā)揮出優(yōu)秀的性能。圖形芯片使用了來自NEC的新型號產品“PowerVR2”。音響則使用了雅馬哈的super intelligent sound processor作為聲音處理芯片。
“KATANA”在各公司人才的幫助下,開發(fā)迅速。盡管在當時主機的發(fā)售日還沒有決定,但戰(zhàn)略上,為了在次世代主機市場上挽回劣勢,主機的開發(fā)有必要快于競爭對手。
相較于“世嘉土星”每秒只能處理10萬個帶貼圖的多邊形,“KATANA”進化到每秒可以處理300萬個多邊形,而音響由于使用了64通道的ADPCM,其性能甚至超越了當時世嘉的街機基板“MODEL3”。
此外, 系統(tǒng)開發(fā)部的人員也得到了加強。為了回應第一線開發(fā)人員的意見,對程序庫進行了整理同時開發(fā)了簡易的自家用OS,同時為開發(fā)者提供更加便攜的開發(fā)機,在游戲開發(fā)的“簡便性”上,投入了比以往更多的精力。"
默認搭載網絡通信功能
當時,針對日新月異的3DCG技術進行開發(fā)的硬件產品扎堆,有人推測將來會出現產品功能雷同的問題。為此,世嘉內部也在討論是否要為“KATANA”加入一個極具魅力的功能——“play&communication”,也就是默認搭載網絡通信功能。
網絡游戲在當時還在以電腦為中心慢慢普及,如果DC能作為游戲機打開網絡游戲的市場,想必對延長產品壽命有極大幫助。為此,DC還加入了電子郵件、網絡瀏覽器、網絡留言板等功能,希望借此能成為用戶第一臺用來接觸網絡的設備。
世嘉從“MEGADRIVE”時代就開始了與網絡相關的各種嘗試。但這些嘗試終究只是主機的擴展追加項目,與其他公司的游戲機并無區(qū)別。盡管通過這些嘗試得到了許多相關的知識經驗,但仍然有難題等待開發(fā)團隊解決。當時在世嘉內部也有論調認為給“KATANA”搭載網絡通信功能一事應該慎重對待。
最終開發(fā)團隊決定,“KATANA”在日本國內的型號搭載最高網絡速度33.6kbps的調制解調器,海外型號則搭載最高網絡速度56kbps的調制解調器。并且考慮到日后硬件性能升級的情況,調制解調器還被設計成可拆卸形態(tài)。
為了讓用戶使用“KATANA”計劃理念中重要的網絡功能,世嘉加快了集合電子郵件和瀏覽器等功能的軟件“Dream Passport”的開發(fā)腳步。“Dream Passport”以與主機本體同捆的形式為用戶提供網絡連接、瀏覽器、電子郵件等服務。“Dream Passport”還將默認內置到各游戲中,而使用網絡功能的在線游戲在此時也正式進入開發(fā)階段。
此外,為了加快用戶對網絡的認識并減輕用戶的負擔,世嘉還在此時新增了網絡供應商業(yè)務,也就是“SEGA Provider”。“Dream Passport”中提前內置了“SEGA Provider”以及全世界的合作供應商的數據,降低了對網絡不熟悉的用戶的使用門檻。由于可以免費使用,也為用戶接觸網絡創(chuàng)造了條件。
“我們大部分的煩惱,來自于夢想另一種有可能的人生”。這句話如刀般割破表面的平靜,深入內心深處的思考。從過去到現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在自己的四疊半空間里難以自拔。這部《四疊半神話大系》正是揭開了屬于年輕人共有的那層焦慮與迷惘。
然而,當玩家實際進入游戲后,Mod的表現卻讓他們大失所望。
不管是不是真的,還真挺期待磨成針的那一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