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法上,《犯罪觀察》有著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新。
和玩家以往扮演角色進行游玩的方式不同,在游戲中,這六位角色更像是玩家手下的“棋子”。而作為玩家的我們,則是以上帝視角觀察,進行一場犯罪模擬。
在2075年的倫敦,一款預測未來犯罪的綜合系統(tǒng)“Foresight AI”已投入實用。然而系統(tǒng)終究會有漏洞,開發(fā)者擔心未知的事件會導致世界走向滅亡,于是開發(fā)出“Sherlock”這個以《福爾摩斯探案集》的經典角色命名的派生AI,讓其追蹤搜查犯罪案件,以預防尚未發(fā)生的危險。
然而一語成讖,一個和“Sherlock”旗鼓相當的犯罪AI,福爾摩斯小說中最經典的反派“Moriarty”悄然而出,成為了罪犯的幫兇。作為玩家的我們,則是扮演正反兩方陣營,既能夠得到和Sherlock合作解決問題的機會,也可以和Moriarty一起,感受到破壞秩序帶來的快感。
游戲的時間限制為十天,而一天中,則分為為早晨、傍晚、夜晚三個回合。在這六人中,分別有一位隨機的“殺手”和“目標”。
在十天之內若是殺手將目標殺害,則M方(Moriarty陣營)得逞。反之,S方(Sherlock陣營)獲勝。每一位角色都有可能成為殺手和目標,所以S方需要不斷地推理和試錯,縮小目標,最終確定嫌犯。
只有M方可以明確看到殺手和目標
游戲的玩法頗有種戰(zhàn)棋游戲的既視感。在1V1的游戲模式中,作為S方,每回合可以操控任意3位角色,而作為M方則可以操控除了“目標”之外的2位角色。每回合角色可以移動特定的格數,并可在房間中走動、搜查或者使用道具。
不過,和下棋的機制稍有區(qū)別,這六個“棋子”并不處于對立的陣營。操控角色行動的過程中,有時雙方會操控同一位角色。對于這樣的情況,游戲有著巧妙的解決方式——若是操控了同一位角色,那么M方占優(yōu)先權,角色的行動會首先遵循M方的意愿。
然而雖然這樣做給M方帶了極大的便利,但是這位角色也將被曝光成為“非被害目標”,大大縮小了嫌疑范圍。
M方也可以選擇只操控一個角色,以避免曝光太多
在一天(三個回合)結束之時,Sherlock會判斷在場的角色之間,殺手和目標距離是否在三格之內,利用排除法,幫助玩家縮小排查范圍。
殺手達成殺害目標的條件有三個:
有時候,條件也會隨著隨機事件的發(fā)生而改變。
例如當角色陷入極度饑餓(兩天未進食)時,或者當房屋的保險絲被切斷陷入黑暗,角色的視野只能夠看見自己所處的格子范圍。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身處相同格子才能算是目擊者,殺手的機會則大大增強。
除了上述的“特殊情況”,游戲中還有著更多的隨機事件。
例如在游戲過程中,會隨機發(fā)生煤氣泄露的情況,角色站在該區(qū)域內一回合后會陷入“失明”的狀態(tài)。
而在游戲進行到后期時,也會出現“野狗”入侵,站在附近的角色會遭受到攻擊。
在這樣的情況下,玩家在游玩過程中不但要關注對方的想法,更要注意這些特殊情況帶來的影響,頗為刺激。
當然,除了以上我提到的玩法,游戲中還有更多可探索的機制。多種多樣的細節(jié),或許對于初玩者來說有些復雜。不過,游戲中設置了非常完善的教程,在完成所有教程之后,直接開始匹配并不會出現什么問題。
教程分為教程/Tips/練習,非常詳細
在發(fā)售當天就收獲了Metacritic均分92分的好成績,甚至一舉超越備受好評的《雙影奇境》,直接以Dogubomb工作室處女作的身份登頂,《藍途王子》到底憑什么激起如此大的水花?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這個現象,似乎國內玩家對于國產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