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個人來扮演“鬼”,將其他人找出并抓住的“鬼捉人”游戲,想必大家小時候就算沒玩過也都有見過。這可能是全世界所有小孩子童年時共通的一項集體性游戲之一。
雖然在不同地方不同人群里衍生出了各種版本,有著這樣那樣不同的規(guī)則,但是負責抓人的“鬼”與忙于藏匿逃命的“人”,這兩個要素卻始終沒有變過。
由《哆啦A夢》產(chǎn)生的疑問
記得筆者以前看《哆啦A夢》漫畫的時候,有一集故事中大雄他們也在玩“鬼捉人”的游戲。身為孩子王的胖虎非常樂于扮演“鬼“的角色,并始終霸占著這個角色的扮演權(quán),其他小朋友們也都非常懼怕被胖虎抓到。通過故事可以看見,在這個游戲中,胖虎始終掌握著主動權(quán),控制著游戲的節(jié)奏。
那個時候筆者就對漫畫里的情況產(chǎn)生了一絲疑惑。
因為在筆者小時候,“鬼捉人”這個游戲里,沒有人愿意主動去當“鬼”。大家都會聚在一起用猜拳之類的方式選出一個最倒霉的人去當“鬼”。甚至在有時候,身邊的小朋友們還會逼迫那個一直受欺負的人去當“鬼”??梢砸姷米?ldquo;鬼”這件事在某種意義上能夠說是一種懲罰。
所以以筆者的個人經(jīng)驗來說,在《哆啦A夢》的漫畫里,不應(yīng)該是總被人欺負的大雄被逼著一直當“鬼”嗎?怎么會是天天欺負人的胖虎呢?
現(xiàn)在再回想起這件事來,發(fā)現(xiàn)這種差異其實很好理解。
“鬼”角色游戲體驗的差異,根源在于他人是否對自己有“恐懼感”。
只要稍微想一下這個游戲的整個過程就能夠明白,在小時候我們玩“鬼捉人”這一游戲時,雖然“鬼”是一個狩獵者的角色,但是在游戲中真正一直掌握主動權(quán)的,卻是忙于逃命的“人”。
因為所謂的“鬼”只不過是游戲玩家扮演的一個身份,一個稱呼,其他的小朋友并不會因為對方扮演“鬼”就去害怕他。因此面臨人數(shù)眾多的目標時,勢單力薄的“鬼”就成了被戲耍的對象,也就沒有人愿意去扮演了。
但是胖虎并不一樣,胖虎在漫畫里做為一個霸道且一直欺負他人的角色,每一個小朋友都打心底里害怕他。所以他才能夠很好地享受扮演“鬼”的樂趣,才能從頭到尾都獲得優(yōu)越的游戲體驗。
我在游戲中扮演殺人鬼
Behavior Interactive 工作室在 2016 年發(fā)售的生存游戲《黎明殺機》,就是這么一款將“鬼捉人”規(guī)則進一步強化后的游戲。在該游戲中,我們也能夠看到和上文類似的玩家生態(tài)。
該游戲中每局共有五名玩家,其中一人扮演極其殘忍恐怖的殺人魔“屠夫”,而另外四人則扮演逃命茍活的“幸存者”。
游戲整體的場景與氣氛都渲染得極為到位。場景地圖昏暗恐怖:破敗不堪的莊園、凌亂扭曲的森林、倒閉的瘋?cè)嗽?、藏匿尸體的農(nóng)場等等。從地圖上就給予“幸存者”玩家充分的壓迫感。與此同時環(huán)境音效也在不斷刺激著“幸存者”玩家的感官,烏鴉的叫聲,其他“幸存者“的慘叫,還有“屠夫”逐漸靠近的腳步聲與心跳。
自由美利堅...
到自助洗車店,品百態(tài)人生。
GHS還是第一生產(chǎn)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