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這些機器仍然沒有改變兩個非常大的痛點:其一,性能仍然不夠,很多 PS4 末期的游戲已經超過了這些核顯的極限;其二,這些機器并沒有自己的游戲生態(tài),本質上還是靠賣機器掙錢的,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鋪墊了那么久,我們的主角 Valve 終于要登場了。
性能不夠?沒問題啊,我 V 社直接找 AMD 定制一個 RDNA 2 架構的超強核顯,15 瓦功耗就能 30 幀暢玩 PS4 游戲。生態(tài)殘廢?沒問題啊,我 V 社最不缺的就是游戲生態(tài),Steam 里幾萬個游戲可不是鬧著玩的。
在這樣的思路下,Steam Deck 橫空出世了。
由于我的 Steam Deck 要年底才能發(fā)貨,這里也就不給大家整什么云評測環(huán)節(jié)了,想看評測的朋友們可以自行搜索,網上有一大堆。概括來說,這臺機器在做到低畫質運行市面上幾乎所有游戲的同時,本身續(xù)航和重量也都還在忍耐范圍內,甚至丐版只賣 399 美元(約合 2672 人民幣),達到了 Win 掌機目前所能達到的最好結果。
在 Steam Deck 的襯托之下,國產 Win 掌機就顯得有些尷尬了:Steam Deck 的芯片只需要一半的功耗就能達到 Win 掌機的性能,所以 Steam Deck 可以把功耗分配給其他設備,例如陀螺儀、觸控板、散熱和屏幕,來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
這個問題隨著 AMD 銳龍 6000 系 CPU 的上市會得到緩解,畢竟從目前的實際體驗來看,R7 6800U 能在 15-20 瓦的低功耗下跑出不錯的水準,高功耗表現更是能反超 Steam Deck。也就是說,Steam Deck 對國產掌機的性能優(yōu)勢其實維持不了多久,估計到明年上半年就會隨著 6800U 掌機的發(fā)布而結束。
然而到那個時候,Win 掌機就能宣布勝利了嗎?我看不見得。
其一,Win 掌機仍然沒有解決、也這輩子都不可能解決軟件生態(tài)問題。它的本質依然是一臺筆記本電腦,無法靠出售軟件和服務獲取收入,也就意味著 Win 掌機只能靠硬件掙錢……那它的價格就不可能干得過 Steam Deck,動輒 7000 元往上走的售價可不是一般家庭負擔得起的。
其二,國產 Win 掌機還缺少一個關鍵的東西:前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用戶界面”。Steam Deck 不僅支持游戲中休眠和喚醒,還允許玩家直接在游戲中呼出菜單,隨時調整機器的功耗、幀數等指標,甚至還自帶一個檢測硬件運行情況的插件,簡直是給足了誠意;反觀國產 Win 掌機,除了 Aya Neo 以外根本沒有任何前端適配,想調個功耗還得關機進 BIOS 調,和正常的 Windows 沒什么區(qū)別,而 Aya Neo 的前端也遠遠不如 Steam Deck 高效。
現階段的 Steam Deck 的確還有很多問題,例如排隊排到猴年馬月、現貨價格貴上天、SteamOS 兼容性不佳……但按 V 社加大硬件生產力度,以及一周一個 SteamOS 補丁的節(jié)奏來看,Steam Deck 的使用體驗只會越來越好。更何況 Steam Deck 只是 V 社用來試水的機器而已,開發(fā)者明確表示過產品的迭代會很快,恐怕不用兩三年就會推出 Steam Deck 2.
在 V 社這樣快節(jié)奏、高決心的推動下,國產 Win 掌機還接得住招嗎?我暫且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了。
到自助洗車店,品百態(tài)人生。
GHS還是第一生產力
網絡炫富的上半場已經過去,現在到來的是賽博哭窮下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