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我先給大家講一個老故事吧。
隔壁韓國有這么一座橋,特別大也特別老的橋——麻浦大橋。
竣工與1970年的麻浦大橋已經(jīng)在首爾靜靜地躺了半個世紀,它的兩端連接了麻浦區(qū)和永登浦區(qū),1600米的長度橫跨了漢江,橋上的首爾夜景瑰麗異常。
不過比起漂亮的夜景,麻浦大橋的另一個名字在民間更知名一點:
“自殺大橋”(????)
最早起源于幾次不幸的事故和幾個傷心欲絕的人,隨后便是數(shù)不清的失意者“慕名前來”,僅在2007年到2012年之間,就有超過100人在此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仿佛在兩百多年后再次陷入了“維特效應”一般,他們來到著名的麻浦大橋結束生命,像是這樣就可以為死亡賦予某種象征意義。
世界名著《少年維特之煩惱》講述了一個青年失戀而自殺的故事
該小說有著異常強烈的時代精神,發(fā)表后影響極大,在整個歐洲引發(fā)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
對此,韓國首爾市政府與三星生命保險合作,舉辦了名為“我們建設的生命之橋”活動,這項活動由專業(yè)的心理學家、廣告制作人和市民團體活動家共同策劃設計,同時還簽訂了諒解備忘錄,一起把麻浦大橋打造成撫平生活創(chuàng)傷、給予生命希望的場所。
自那之后,麻浦大橋經(jīng)歷了新一輪的裝修,新的欄桿會在人走過的時候緩緩亮起,浮現(xiàn)出諸如“最近忙嗎?去看看你愛的人吧”“累了嗎?今天晚上好好洗個澡吧”的暖心文字,也有各種各樣美好生活以及美食的照片,激發(fā)人內心深處對生活的渴望。
橋上也貼心的配備了生命熱線,可以讓任何人用來第一時間獲得心理咨詢服務。
如此充滿人文關懷的改造,使得這項活動贏得了媒體與民眾的一片好評,他們稱其“拯救了無數(shù)顆瀕臨破碎的心”。
——但就從第二年開始,麻浦大橋的自殺人數(shù)翻到了原來的6倍。
在發(fā)售當天就收獲了Metacritic均分92分的好成績,甚至一舉超越備受好評的《雙影奇境》,直接以Dogubomb工作室處女作的身份登頂,《藍途王子》到底憑什么激起如此大的水花?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chǎn)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jù)這個現(xiàn)象,似乎國內玩家對于國產(chǎn)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