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是,從片名看,這部片子的主角本應是把“歸途”提上日程的三舅。
我可以接受雙主角的設計和安排,但很難接受三炮完全喧賓奪主,以至于本應站在故事核心聚光燈下的三舅反倒顯得存在感稀薄的事實。
而這兩位主角極其符號化的單薄人設,放在短視頻中也許是如魚得水,可放在長片里,無疑等同于作繭自縛,對故事的趣味與人物的魅力都構(gòu)成了相當程度的限制。
不僅如此,兩位主角在整部影片中的互動也少得可憐。
你也許會說:“這不是因為三舅就是那么個沉默寡言的人設嗎?”
但問題是,互動,其實并不一定要通過語言。目光、表情、肢體動作,都可以成為互動的載體。
而且,重要角色間的互動,本應是“公路片”的一大核心。伴隨著旅途,主角在人與人的交集中,收獲成長,完成轉(zhuǎn)變。這樣“濃縮人生”式的進程,正是諸如《綠皮書》和《完美的世界》這樣經(jīng)典公路片的經(jīng)典套路。
然而在《歸途似箭》中,這一切都是嚴重缺失的。正是因為這種缺失,使得劇情發(fā)展到本應引起觀眾們強烈共情的煽情部分——“三舅意外去世,三炮在看了三舅的日記之后終于知道了他這趟旅途的目的——應母親的“托夢”回老家用報紙補墻,也從日記中那些簡單瑣碎的記錄中回想起了三舅生前的音容笑貌,最終痛哭流涕”的時候,卻完全無法讓人產(chǎn)生任何由影片本身而生的感情波動。
本應是情緒爆發(fā)的時刻,卻因為影片自身在情感營造方面的缺失,令人難以共情
也許,在年邁的三舅與三炮共同經(jīng)歷的那些歲月里,他們之間也有著珍貴的記憶與深厚的羈絆。但遺憾的是,在片中,他們對此都只字未提。
你看,評論區(qū)里,那些“感同身受”的回復,幾乎都是在感慨自己經(jīng)歷過的生離死別:
而我,即使經(jīng)歷過不止一次這樣的生離死別,卻也清楚地知道,這樣的感觸并非來自于這部影片。因為一部真正出色的影片,喚起的并非你與自身經(jīng)歷間的共鳴,而是你與毫不相干的故事之間的共鳴。
可以說,重要人物間互動的缺失,帶來的結(jié)果,就是影片在情感方面的單薄。
如果說上面兩個部分的單薄,對于一個短視頻起家的草根導演來說實屬正常,那么最后,影片在故事情節(jié)方面的單薄,就讓人覺得有些意外了。
畢竟,從以往的作品看,小策并不是個不會講故事的人。相反,他是個很會講故事的人。在《廣場往事》系列的短片中,諸如“欲 戴 皇 冠 ,必 承 其 重 !”和“鳳 凰 ,涅 槃 吧 !”等作品,都能為觀眾們講出相當有“嚼勁”的故事。
在此前的短劇中,小策已經(jīng)不止一次地證明了自己能夠講出足夠有“嚼勁”的故事
然而在《歸途似箭》里,他卻好像突然不會講故事了。起承轉(zhuǎn)合間,毫無任何戲劇化的進展或是矛盾沖突,空洞單薄、波瀾不驚,幾乎如同一杯寡淡的白開水。
也許他自己也意識到了,才會讓三炮瘋狂整活兒,試圖讓片子看起來不至于“全程尿點”。但很顯然,看慣了他短視頻的觀眾們并不怎么買賬,畢竟,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也是人之常情。
在我看來,三炮瘋狂整活的原因,或許是不得已而為之
這下真是“不安desu”了。
又要到飯了兄弟們!
“我們大部分的煩惱,來自于夢想另一種有可能的人生”。這句話如刀般割破表面的平靜,深入內(nèi)心深處的思考。從過去到現(xiàn)在,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曾在自己的四疊半空間里難以自拔。這部《四疊半神話大系》正是揭開了屬于年輕人共有的那層焦慮與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