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泉之路(Trek to Yomi)》是一款什么樣的游戲?這個問題,只玩過試玩階段開放的短短兩章的我,恐怕無法全面客觀地給出答案。不過,兩章雖短,卻也足以為一款游戲的整體風格定下基調。如果要用“標簽化”的方式給它標上注解,“能玩的劍戟片”可能是最恰如其分的了。
所謂“劍戟片”,以“劍戟”這樣的經典冷兵器為名,其類型也可顧名思義,通常是指日本拍攝的,以砍殺打斗為主要看點的,追求感官刺激與通俗化的娛樂劇目,因多以的“武士”形象為主要角色,在西方又被稱為“武士片”。而拍攝此類影片,最為知名的,也就是《黃泉之路》的制作人Leonard Menchiari在對游戲的介紹中提到的“靈感來源”——黑澤明。
黑澤明經典電影《七武士》劇照
作為世界知名的“日本文化”符號之一,“武士”及其相關的“武士道”、“武士刀”、“劍道”等元素,在無數文藝作品中或多或少都有出現,而以“武士”本身為重點著墨對象的也不在少數,即使聚焦于“游戲”領域,也有《鬼武者》、《仁王》、《只狼》以及《對馬島之魂》等如雷貫耳的名字。
《只狼》和《對馬島之魂》是近年“武士”游戲的佼佼者
然而在林林總總的眾多“武士”系游戲中,能被稱為“能玩的劍戟片”的,對我個人而言,迄今為止,也只有《黃泉之路》一款而已。
之所以這么說,最根本的原因是游戲獨具一格的畫面風格、雖有瑕疵但依然相當“電影化”的戰(zhàn)斗呈現以及稍顯“老套”卻也堪稱“經典”的劇情設計。
在發(fā)售當天就收獲了Metacritic均分92分的好成績,甚至一舉超越備受好評的《雙影奇境》,直接以Dogubomb工作室處女作的身份登頂,《藍途王子》到底憑什么激起如此大的水花?
游戲害人?人害游戲?
兩款國產新游——《黑暗世界:因與果》和《蘇丹的游戲》都在剛上線的時候引發(fā)了兩極分化的熱議。根據這個現象,似乎國內玩家對于國產游戲的反饋與期待可以讓我們窺見其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