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 / 大理寺少卿游
人設最終要為劇情服務
人要如何扮演一只貓?這是動漫愛好者聽聞《大理寺日志》推出真人劇時,腦海里冒出的第一個疑問。因為劇中既不會出現(xiàn)主演身著獸裝、“福瑞”進入大眾視野的情況,又不可能效仿霓虹劇集,帶來松重豐演貓、小田切讓演狗般的超前體驗,于是大家對這部真人劇充滿了好奇與困惑。
如今,名為《大理寺少卿游》的漫改真人網(wǎng)劇開播一周,故事進程過半,作品口碑分化卻有些嚴重,豆瓣尚未開分。整體看來,這部漫改劇在人物塑造上頗具優(yōu)勢,可最大的爭論點卻不是“男主如何演貓”,而是作為“探案喜劇”表現(xiàn)平平,“漫改”的夸張元素融入得不夠自然,從而使二、三次元之間的距離變得更遠了。
次元壁怎么變厚的?
關于這部漫改劇,豆瓣熱評可謂一針見血:“這個真人版的風格有種討好所有人的幻想。”
原作作為原創(chuàng)漫畫能夠獲得如今的成績,作品氣質無疑具備辨識度,“人變貓”這樣的奇妙設定,加上趣味橫生的工作日常,后續(xù)情節(jié)切入正題關乎權謀爭斗、不同立場的人物個性鮮明,于是粉絲才會夸贊其擁有“正劇感”。
真到了改編電視劇領域,光從定妝照就能感受到劇集確有考慮演員與角色的適配度,正篇漫畫式片頭、轉場和人物介紹抓住“漫改”標簽,道具、場景、CG則致力于讓架空的神都真實落地。與此同時,主角李餅的昵稱從動漫中的“貓爺”到真人劇的“餅爺”,這類自主令“漫劇分離”的行為,似乎也在希望降低原作粉絲對漫改真人的本能抗拒。
不過這部劇在細節(jié)還原度上越努力,越突顯出改編劇情的短板。
以作為開端的“妖貓案”為例。漫畫里讀者理所當然就接受的“白貓少卿”設定,好傳制作的改編動畫添加了一些原創(chuàng)情節(jié)烘托角色特點,真人電視劇無奈費勁圓了一大圈,用持續(xù)五集的“妖貓案”為“大理寺探案小分隊”的建立作鋪墊。
大理寺明鏡堂有四位風格各異的“廢柴”:崔倍記憶力驚人、霉運纏身;孫豹看似最能打卻很是膽小;很會來事的王七可獲稱號“職場達人”;隨時亂用成語的阿里巴巴,深受“官話八級”考試困擾。四人原本面臨職場“背鍋”危機,但遇上心細如發(fā)的神探貓貓李餅,以及尋親的善良河南小伙陳拾,最終順利找到了兇手。角色配置應了時下流行的那句“世界是一個巨大的草臺班子”,觀眾卻疑惑“整個大理寺怎么就你們幾個人”。
二十年前的神探狄仁杰破案尚且需要暗訪調查,《大理寺少卿游》的主角“李餅”雖也有相應探案流程,但他好似有“一貓帶飛全隊”的實力,為了突出貓形態(tài)的敏捷,第一集的救場戲做成了類似于“子彈時間”的效果,查看被兇手如何擄走陳拾的時候,也恍若“開天眼”洞悉剛剛發(fā)生的一切。
探案進展緩慢,破案速度卻如同坐火箭。李餅、陳拾被兇手控制,隨即詢問作案緣由,兇手便噼里啪啦全盤托出,交代“妖貓案”其實是為舊案錯審而復仇,然后毫不意外地被趕來的金吾衛(wèi)當場射殺。李餅、陳拾撤離該場景時更顯“抓馬”,熱氣球上有一個擔驚受怕的河南人、一只兇手喂養(yǎng)的老虎、底下吊一個長著毛絨貓爪的人。
推理難以深究,權力斗爭似乎也有些“過家家”。觀眾對劇中各機構作用、官職地位感到困惑,比如金吾衛(wèi)將軍和禮部尚書的對手戲,就有彈幕吐槽后者“高貴得像皇帝”。而且劇中尚未擔當任何職位的李餅,牽著老虎將貓妖案兇手指認的“萬惡之源”禮部尚書嚇得當場認罪。
若將目光鎖定在《大理寺少卿游》的人物塑造和日常呈現(xiàn)部分,這部作品又有許多可圈可點的地方。該作集合了人類吸貓、職場背鍋、“考編”上岸等時下熱門話題;無感情戲甚至也能讓觀眾“嗑CP”,光是李餅的配對,就分成了邱慶之×李餅“竹馬舊怨”,天然呆鏟屎官陳拾×傲嬌白貓李餅兩派;陳拾河南方言、阿里巴巴的“歪果”口音,以及小分隊相處模式搞笑不失溫馨。
用一句話總結,《大理寺少卿游》一方面包含許多符合大眾偏好的元素,另一方面原創(chuàng)的懸疑劇情又稍顯平淡。
我們也可以從正片表現(xiàn)推想作品的改編思路:漫畫主線當作劇集的大致框架,交代昔日舊案另有隱情,挖掘主角李餅父親被害、自己變貓的真相,同時用一個個原創(chuàng)案件串聯(lián)起關鍵人物和線索。既然主線關鍵詞為“探案”,采用刑偵探案劇觀眾最為熟知的單元劇模式自是最佳選擇,解決不同問題,既展現(xiàn)大理寺作為復審機關的職能,遇見的角色又能組成社會百態(tài),繼續(xù)豐富神都背景。
看上去劇版想盡可能討好更多觀眾,只能說設想很美好,效果略尷尬。事實上,《大理寺少卿游》的確聚集了不同類型的觀眾,比如開播初期網(wǎng)友以為該劇是“《甄嬛傳》女主父親的外傳”,看過作品后,有人認為作品的喜劇、群像氣質難能可貴,有原作粉自嘲“惹了我算是踢到棉花啦”,也有人表示滿意“角色還原度挺高”,演員粉絲評價則圍繞某一角色展開,當然還有不少從《大唐狄公案》轉戰(zhàn)而來的探案劇愛好者……他們從各自評價標準出發(fā),導致這部漫改劇的口碑兩極化分散。
漫改劇的加減法
近十多年,中國網(wǎng)絡漫畫、動畫迅速發(fā)展,漫改真人的風潮始終未停。許多動漫愛好者經歷過《秦時明月》《甜蜜暴擊》真人版的多方不討好,以及《畫江湖之不良人》《端腦》等漫改劇的“叫好不叫座”,如今也開始轉變對漫改劇的看法——注定無法“1比1”還原,但優(yōu)秀的漫改真人可以保留原作內核,同時成為“一部好看的劇”。
真人版的拍攝和播出,讓動漫IP從二次元這一特定領域走向大眾。從漫畫、動畫到電視劇,便是越來越具象化的過程,其中不只是敘事結構和節(jié)奏的區(qū)別,各個內容載體的信息量不是同一個等級,怎樣讓角色和故事背景的存在更加真實可信,是所有漫改真人的共同挑戰(zhàn)。因此真人劇必須經過刪改調整、增加原創(chuàng)情節(jié),讓作品更符合影視劇的內容邏輯。
另一方面,當今影視行業(yè)本就擅長拍攝的題材,相同題材漫改劇也更容易為大眾所接受,既不會因“漫改”的夸張演繹把普通觀眾隔絕在外,同時汲取真人劇制作經驗,讓看過原著的人再度回憶起原作帶來的共鳴。過去國內口碑、收視雙豐收的漫改影視作品都是如此。
《快把我哥帶走》電影、網(wǎng)劇兩個版本成績都不錯,增加的家庭生活片段或搞笑、或催淚,進一步豐富了原作日常向條漫的人設。根據(jù)同名日漫改編的網(wǎng)劇《棋魂》,增加本土化懷舊元素、將故事背景搬到中國,普通觀眾也順利接受了“造型極度顯眼”的褚贏。改編自《一人之下》的《異人之下》,則將長篇連載簡化成可獨立觀看的“熱血番”式網(wǎng)劇。
甚至嚴格意義上不算“漫改”、但改編動畫凝聚了大批忠實粉絲的作品,如《從前有座靈劍山》《少年歌行》,真人改編方面顯然參考了動漫愛好者的評價標準,前者的主角因個性清奇在搞笑方面獨樹一幟,后者則將重點放到了武俠群像上,都兼顧了大眾口味。
無論原作背景依靠現(xiàn)代還是古代,口碑尚佳的漫改劇大多都在影視內容的舒適區(qū)找到了適合自己IP的定位,這種做法是相對穩(wěn)妥的。
然而此次《大理寺少卿游》原作所屬的懸疑探案題材,原本主線自帶撥開迷霧的爽感,“白貓”奇幻設定戰(zhàn)斗、賣萌等觀感方面的提升,許多人也抱著“群像+搞笑+探案”的期待前來關注,改編時確實需要在內容上做加法,以保證懸疑感和趣味性。所以本劇的矛盾在于:新增的單元劇案件若給觀眾“無聊”的體驗,要多少搞笑日常、多精彩的主線伏筆能挽回?
就像豆瓣上許多普通觀眾的反饋:“要是不對破案有期待,還是可以繼續(xù)追劇”。這類觀眾并不會在意其“漫改”標簽,可顯然探案劇已經看過不少,他們會吐槽李餅“一眼推理”的神探能力,也不滿嫌疑人主動攤牌、交代所有動機。雖然背景為架空古代,“女帝”初登場時只出現(xiàn)了一個模糊影子,彈幕就已經聯(lián)想到歷史上武則天與李唐一派的糾葛。
至于原作粉,看到改編消息便直呼“求放過”的,并非該劇目標受眾。那些愿意將《大理寺少卿游》視為“同人衍生劇”看待的粉絲,會抱著“改編劇能不能讓IP火起來,從而支持第三季動畫的推出”,進而觀望劇集的后續(xù)內容表現(xiàn)。
就目前看來,國內漫改劇已經收獲許多進步,但真正找到成熟的改編方式還需要時間。未來《武庚紀》《狐妖小紅娘》《時光代理人》《靈籠》等作將繼續(xù)在“滿足粉絲需求”和“大眾層面破圈”之間尋找平衡點,如何在內容改編上做出有效取舍,仍是影視改編需要持續(xù)攻克的難題。
所以收獲了如此多的關注,其實全部要歸功于作者古月真人在早年間寫的另一本作品《蠱真人》,現(xiàn)在流行叫《大愛仙尊》...
這下真是“不安desu”了。
又要到飯了兄弟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