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后鱷龍(postosuchus)
它們生存于三疊紀晚期的北美洲,約2億2100萬年前到2億200萬年前。后鱷龍是該地區(qū)三疊紀時期的頂級掠食動物,是食物鏈頂端的存在。后鱷龍可能獵食其他較小型的爬行動物。
后鱷龍是種四足爬行動物,擁有寬廣的頭顱骨與長尾巴,以及大型彎曲指爪。它們身長可達約4米,身體由圓柱狀四肢支撐者,圓柱狀四肢在爬行動物中相當獨特。口鼻部類似鱷魚,充滿大型匕首狀牙齒,用來殺死它的獵物。鱷龍背部覆蓋者多排骨板,形成保護。
后鱷龍的前肢長度大約是后肢長度的2/3。這個短前肢的特征,常見于二足方式行走的爬行動物。
印度古生物學(xué)家薩克·查吉特(Sankar Chatterjee)曾提出一個假設(shè),認為后鱷龍可以采取直立步態(tài),而在緩慢移動時改成四足方式移動,此時前肢才應(yīng)用在行走上。
在1995年,羅伯特·?。≧obert Long)、菲利浦·莫瑞(Phillip A. Murry)提出不同看法,后鱷龍鱷的身體粗壯,應(yīng)該是四足方式移動的動物。
關(guān)于后鱷龍是二足、還是四足動物,以及其采取步態(tài),目前還有爭議。也有古生物學(xué)家認為,后鱷龍的大部分時間是以四足方式移動,而在生理機能上,可以偶爾采取二足方式移動。
給人的感覺它當時的地位很接近霸王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