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之子》意料之外的爭議】
1.“世界系”還是“社會系”?
事實上,讓私人愛欲問題和地球存亡危機直接關(guān)聯(lián),已經(jīng)成為日本亞文化中的一種敘事類型,被稱為“世界系”。代表作包括新海誠動畫《星之聲》、高橋真漫畫《最終兵器彼女》、以及秋山瑞人輕小說《伊里野的天空、UFO的夏天》。
“世界系”將男女主人公之間存在的小小問題,和世界滅亡等抽象的宏大問題直接相連,省去連接二者的中間項,比如國家、國家機關(guān)、社會、以及社會中存在的各種人。“世界系”產(chǎn)生的背景是現(xiàn)代年輕人社會意識的淡薄。
《天氣之子》公映后,不少觀眾將其歸入“世界系”——這是一個略帶有貶義的詞。但是新海誠自己進行了否認,表明《星之聲》或許可以被歸入“世界系”;但是3.11日本大地震之后,普遍來說,包括他自己,對待社會的態(tài)度已經(jīng)改變。
他強調(diào)影片的主題就是帆高和社會的對抗、個人幸福和社會大多數(shù)人幸福的沖突。不斷出現(xiàn)的警察、靠“晴天生意”賺錢等等,“社會”是切切實實存在著的。
當然也是有不少觀眾認同《天氣之子》對于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反映,譬如離家少年、少年犯罪、貧困問題、單親家庭、孤兒問題等等。
2.在中老年觀眾中評價更高?
根據(jù)日媒的報道,《天氣之子》在中老年觀眾中的好評率居然高過年輕人。究其原因,有影評家指出,年輕人主要的“槽點”包括故事邏輯不完善、過于甜膩諂媚等等。而中老年觀眾并不在意這些細節(jié),更注重的是情感的部分。
有不少影評家也指出《天氣之子》畫風屬于平成時代,劇情屬于昭和時代——老套煽情。而有一定年紀的觀眾已經(jīng)習(xí)慣了昭和青春片中的“狗血”劇情,接受了“不符合常理才叫青春嘛”,因此態(tài)度寬容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