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來把動力裝甲帶到大眾視野的作品里,EA和Bioware的圣歌絕對是排的上號的。不過有意思的是,圣歌游戲里的漢化翻譯把EXO suit也就是“動力裝甲”翻譯成了"機甲”。雖然這看起來只是一個小小的翻譯疏漏,但是在傳統(tǒng)的歐美科幻領域里,這實際上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東西。現(xiàn)在正好讓我們借著”鋼鐵俠“”圣歌“”戰(zhàn)錘40K“”星際爭霸“等等一系列存在有動力裝甲的科幻作品的東風,來了解一下開創(chuàng)了科幻史上這一里程碑式”道具“的《星船傘兵》中的動力裝甲。感受一下充滿了古早風味與異域風情的動力裝甲的歷史。
動力裝甲概念最早的提出是黃金時代三巨頭之一的羅伯特·安森·海因萊因?qū)懙目苹眯≌f《星船傘兵》,雖然當年因為經(jīng)費等等原因,經(jīng)典的《星河戰(zhàn)隊》電影中并沒有出現(xiàn)"動力裝甲”這一重要道具,但是在原作小說中這可是構(gòu)成世界觀靈魂般的存在。海因萊因曾服役于美國海軍,他以美國海軍和海軍陸戰(zhàn)隊為藍本,構(gòu)思出了基于星際登陸戰(zhàn)的“機動部隊”體系。既星艦運輸機動部隊巡航,機動部隊進入星球目標上空,空降進行垂直打擊。
動力裝甲服英文為Power Armor Suit,言簡意賅,就是有輔助動力的裝甲防護服,一套標準的動力裝甲需具備力反饋系統(tǒng)、人造肌肉、噴射管、裝甲以及一堆附屬武裝。海因萊因欽定的日版動力裝甲設計圖非常明顯地表現(xiàn)了原著動力裝甲的特征,這也是為什么電影中會出現(xiàn)“上啊,你們這幫猿人”這句臺詞的真正原因了,因為在原作里,穿著動力甲的陸戰(zhàn)隊員看起來就像只猩猩。